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我在投行所賺的


我在投行所賺的
11月 22日 星期二 08:25 更新
【iMoney智富雜誌—ibanker教室】在不同的投行打拼多年後,我去年「退休」重回母校任教,發現學生總在問怎樣可以進入投行賺大錢。但大部分人只聽過投行這個名詞,對工作並不了解。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副院長早前邀請筆者與該系本科生分享求學與工作經驗,這裏再跟讀者分享。
我學的是經濟學,很多學生覺得理論很多,但沒有實際用途。但在我的經歷中,學識是非常有用的,並非光用來考試。
當年我會考成績優秀,但本科時沒有選擇熱門的工管,而選了既辛苦又看來沒有太好前途的工程,為甚麼?因為那時少不更事,覺得學甚麼「人事管理」、「領導才能」實在是胡扯。我不是認為這些科目沒用,但是20歲不夠、只幹過10份兼職的我,自覺沒有人生閱歷,實在難對管理有所體會。
更重要的是,聽當時的工管系師兄們形容課程,好像只要穿套西裝做簡報,混混日子就可以畢業,容易得很。當然,誰不想泡泡妞、吹吹水,便輕鬆完成大學?我沒有自虐狂,但我不相信不勞而獲,所以寧願選要多唸一點書的辛苦學科。後來我看到在投行工作的人中,尤其在倫敦(新聞 - 網站 - 圖片)、紐約(新聞 - 網站 - 圖片),本科唸工管的寥寥可數。為甚麼?因為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輕度的投入,只能換來有限的回報。
────────────────────
一、練精學懶終事敗
老闆願意請我,是因為我為老闆賺的錢比他付我的工資要高。如果我生產力低,要不他早發覺把我幹掉,要不他因此虧錢破產。無論怎樣,長遠來說我都會失業。可不可以成為公司唯一沒有學識、不用工作,但憑其他人賣力工作令公司賺大錢而從中獲益呢?我的經驗是假裝工作而不被老闆看出,非常困難。撒謊比說真話難得多,好的謊言要計劃周詳,所耗的精力遠比獲得的好處大。曾經同時間有兩個情人的大概比較理解這道理,隱瞞實在是很累的事情。
但我們總是見到很多尸位素餐或坐領乾薪之輩,可不可以模仿他們的策略呢?如果把一個杯裏的油和水弄混,有些油可能在杯底,但是慢慢會浮到水面來,只是時間問題。假定沒有能力的人給人發現的機會只是每年1/3,10年下來,還沒有給人發現是庸碌無能的機會便少於2%(2/3的10次方)。
由於淘汰需時,而每年有大量新人進入就業市場,聘用機構弄錯的機會便很大,所以很容易見到不甚了了的人幸運地拿到好工作。但是過了十來二十年,人到中年時,無能之輩基本上都給淘汰了。在經濟學中,這叫賭徒末路問題(或賭徒破產,Gambler's Ruin)。我們可以用嚴格的數學證明,只要每一場賭博你贏的機會率低於50%一點,長遠來說你一定破產。這也是賭場賺大錢的原因。雖然進賭場的人還是很多,傻呼呼在那兒的人也不少,但這不表示進賭場是賺錢的好策略。正如我的夢想是希望當個尸位素餐的經理,只是實現的機會很低。
────────────────────
二、飛黃騰達靠口碑
更重要的是,即使騙得過老闆,更難的是騙過整天跟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你以為同事、同輩朋友和下屬不能直接影響你加薪升職,一個跟你沒有任何利害關係的人的真誠推薦,是成功最重要的契機。
世界所有機構都想要真正的人才。理由很簡單,只有真正的人才才有能力賺錢。但是僱主很難在一兩次的面試中看出真正的實力,而希望魚目混珠的非常多。在經濟學中,這叫不對稱信息問題(Asymmetric Information)。尋找人才需要很大的精力與技巧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值得信賴的人的推薦,便可以避免很多這些問題。劉備三顧草廬,就是因為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其一可安天下」和徐庶推薦的緣故。
沒有利害衝突的推薦才會令人相信,正如廣告,你會相信你朋友推薦的產品多於相信廣告。所以想平步青雲,拍老闆馬屁並沒有如很多人想像中有用。不相關的同事去了另一家公司後對你由衷的讚賞,很多時候可以是飛黃騰達的原因。
大部分希望進入金融業的學生,都是覺得金融人員賺錢比較多。我在投行當上董事總經理,混得算可以了,但在我朋友當中,以財富論只是中等而已。有一位美國朋友因為喜歡研究搜索算法的關係,多年前加入了一家小公司,那家公司叫Google。另一位蘋果迷在九十年代中,蘋果快倒閉的時候,進去當工程師。盡管他們從沒有想過發大財,但是財富要來,擋也擋不住。
────────────────────
三、挑你喜歡的工作
我面試前僱主高盛時是1998年,也就是亞洲金融危機和俄羅斯債券違約後,不幸的是我選的正是定息債券、外匯與商品部(Fixed Income, Currency and Commodity)。1998年那部門有2/3的人給裁掉,主席John Corzine也下台了。在科網股熱潮的年代,所有人都認為去互聯網公司更有前途。獵頭公司找我去高盛見工,是因為高盛當時需要一位精於軟件工程和數學的人,去做利率和外匯衍生工具的計算和買賣,我的博士研究正好與此相關。
利率的波動是以多少個基點(0.01%)來算,大部分人都覺得非常無聊,這在當年是非常冷門的工作。跟天天見報、穿著筆挺名牌西裝的上市和併購部的同事相比,我實在是土得可以。我媽媽聽了以後,第一句話是:「要做銀行,為甚麼不到獅子錢莊做點正經的事情?」但是我因為喜歡軟件和數學,所以一幹便十多年,直到退休。往後衍生工具竟然成了銀行主要業務,是始料不及的事情。
市場難以預測,工作的前景也不可預測。如果可以預測,所有人都去了那行業,供應增加,回報自然會低。這叫無套利原理(No Arbitrage Principle)。所以沒有特別好的工作,同學們也不用問我怎麼挑工作,選工作時挑你喜歡的,不必跟風。選了以後就不要三心兩意,坐這山望那山,把自己培養成有真材實料的人員。
行行出狀元,是我工作廿多年後體會的道理。我不認為有一些學科或工作特別好或有用。重要的是成為你所選的領域的出色人物。選科只要看一件事,如果教你的老師讓你可以不用唸書便輕鬆拿好成績,那是不值得唸的課,因為對你將來賺錢一定沒有好處。
────────────────────
撰文:王澤基、潘凱媛
資料整理︰潘凱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 - 網站 - 圖片)應用金融學教授、牛津(新聞 - 網站 - 圖片)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課程主任前巴克萊銀行常務董事,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